为谨遵佛制,精进道业,大悲禅院沿袭佛教优良传统,恢复“结夏安居”修行制度,秉持“正本清源·自觉觉他”的教风理念,安居期间全寺僧众和合共住,摒弃外缘,收摄身心,闻思经教,精进修学。
今年,大悲禅院夏安居期间常住安排大众共同学习《禅林宝训》。本书原为妙喜普觉、竹庵士珪二位禅门巨匠于江西云门寺所辑录,经年散逸。南宋淳熙年间,净善禅师偶得于祖庵禅师,因年深蠹损,字句脱落,乃发大心,披寻有关语录传记,重加编校,即现行之《禅林宝训》。
本书是一部语录体禅宗著作,共收录宋代著名禅师之遗训,共三百余则。书中训诲学人立身处世,精进修学;劝谏学人务怀利欲之心、逐物忘道,应以“道德正其心”。书中自始至终以“道德”为中心,强调道德乃丛林之本。
本次课程由大悲禅院首座文贤法师主讲。法师1991年于朝阳大悲寺出家,1993年河南洛阳白马寺圆具,后往厦门闽南佛学院求学。2001年闽南佛学院依杨曾文导师研究生毕业,主修禅宗专业及佛教史。2002年被闽院评为“优秀任课法师”。2018年被中国佛教协会评为首届全国佛教院校“优秀教师”荣誉称号。法师在闽南佛学院授课廿载,讲过的课程有《六祖坛经》《大乘起信论》《印度佛教史》《中国佛教史》《禅林宝训》《戒律学纲要》等。
达云大和尚就本次课程开设的意义、目标和要求,进行了学习动员。指出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当前佛教界加强自身建设,要不断提高僧众文化素养和道德修为,培养一批能够担当重任的优秀僧团队伍,是关系到佛教能否与时俱进、实现长足发展的大事。
《禅林宝训》是高僧大德对僧团自我鞭策的警示教育,是古圣先贤抚育后学的真挚之情、肺腑之言。籍此学习期望大悲禅院僧众不断提升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水平,精勤修学,端正知见,涵养道德,趋发道心。
并对此次夏安居僧众修学课程提出三点学习要求:
一是尊师重道,教学相长。严格遵守课堂纪律,恭敬法师,态度端正,认真听讲,做好学习笔记。
二是提升素质,培养僧才。本次课程将作为僧众考核的评测,课程结束后会举行考试、检验学习成果,成绩优秀者,常住给予鼓励,并作为寺院管理后备人才培养对象。
三是学以致用,解行并重。理论学习与实际行持相结合,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,秉承如来教法,效仿古德先贤,不负出家之志。
通过这次学习展现了僧团清净和合的精神面貌。僧团唯有以戒为师,依法学修,培养道心,方能敦伦尽分,心与道合,健全僧格,住持正法,立身处世,服务社会,利益众生。